有數據顯示,超過八成的人或患有慢性胃炎,尤其以上班族為主要群體。胃炎作為一種常見病,一直困擾著許多人,但也是最易被忽視的。而慢性胃炎與胃癌有直接的關聯嗎?胃炎患者真的會發展成胃癌嗎?
胃炎分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,而慢性胃炎又分為非萎縮性胃炎(淺表性胃炎)、萎縮性胃炎和特殊類型胃炎。慢性胃炎,特別是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患病率一般隨年齡的增加而升高。慢性萎縮性胃炎一般與胃癌的發病率呈正相關。有些患者并無癥狀,而有的人則會出現消化不良、上腹不適、飽脹,還有的人會有不規律上腹痛、反酸、噯氣、食欲不振和惡心。
慢性胃炎主要病因有細菌感染、機械損傷、化學損傷(如藥物、酒精、十二指腸膽汁胰液反流)和遺傳因素等。其危險因素有:反復或持續幽門螺桿菌感染、水土中含過多硝酸鹽、微量元素比例失調、吸煙、長期飲酒、缺乏新鮮蔬菜與水果,經常食用霉變、腌制、熏烤、油炸等食物,攝入過多食鹽,有胃癌家族史等等。
而幽門螺桿菌感染是導致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之一。有數據表明,慢性胃炎患病率大致與當地人群中幽門螺桿菌感染率相平行。幽門螺桿菌長期感染,可能加重患者胃的損傷,甚至導致胃黏膜癌變。
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可以完全根除的細菌,所以大可不必擔心。檢測方法很簡單,碳-13呼氣測試,吹口氣就能檢查是否感染。但在我國,這種細菌的感染率在50%~70%,主要通過消化道傳染,和我國共餐的傳統有關。因此,建議感染幽門螺桿菌的患者,與他人一同吃飯時最好使用公筷。
胃炎真的會發展成胃癌嗎?其實,只有少部分的慢性胃炎會發展成胃癌。其演進的順序是:部分慢性非萎縮性胃炎、部分慢性萎縮性胃炎、低級別上皮內瘤變、高級別上皮內瘤變、早期胃癌。不過這個過程有時很漫長,通過健康生活及合理治療可以被阻止和逆轉。
如果慢性非萎縮性胃炎長期得不到緩解,部分會發展為慢性萎縮性胃炎。當胃黏膜持續受損且不能及時修復,會導致癌前病變,再發展下去,就是早期胃癌。可以通過胃鏡及病理等檢查,就能確定慢性胃炎的情況,從而采取針對性治療措施。只要患者沒有超過“低級別上皮內瘤變”這一步,都可以通過健康生活及合理治療逆轉或者穩定病情。
(責任編輯:admin)
聯系祺昌
24小時服務熱線:(086)150 1799 1962 / (086)189 2841 196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