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dd id="gsomm"><nav id="gsomm"></nav></dd>
<nav id="gsomm"><strong id="gsomm"></strong></nav>
<menu id="gsomm"><strong id="gsomm"></strong></menu><menu id="gsomm"><strong id="gsomm"></strong></menu>
<xmp id="gsomm">
  • <nav id="gsomm"><code id="gsomm"></code></nav>
  • 主頁 > 藥品專題 >

    第二代TKI——尼洛替尼

    ????????2014-08-13 13:12???? ???? ????


    本站聲明:以下內容僅供專業醫護內部討論使用,不代表醫生當面診斷。欲獲得香港正牌藥劑師協助,請掃描本站微信公眾號,謝謝!
     香港祺昌大藥房微信公眾號



    尼洛替尼是伊馬替尼新型苯胺嘧啶衍生物,體外實驗顯示對ABL抑制活性約為伊馬替尼的30倍,對c-kit和PDGFR受體激酶的抑制活性與伊馬替尼相似。與伊馬替尼相同,尼洛替尼僅能與ABL非活性形式結合,仍不能克服BCR-ABL T315I突變。
     
    對于伊馬替尼不耐受或耐藥的患者,Ⅰ期研究顯示尼洛替尼可獲得的CHR、MCyR和CCyR率分別為92%、17%和17%。Ⅱ期臨床研究隨訪12個月后,MCyR(49%對60%,P=0.1)、CCyR(32%對40%,P=0.2)和MMR(22%對29%,P=0.3)獲得率在是否有基線突變的患者中無差別。不過,分析發現有T315I、Y253H、E255V/K和F359V/C突變的患者反應率較低。
     
    GIMEMA研究組進行的一項多中心Ⅱ期臨床試驗顯示,CML-CP患者尼洛替尼一線治療12個月時,CCyR和MMR率分別為96%和85%,較IRIS研究中伊馬替尼療效顯著提高,M. D.安德森癌癥中心的一項研究也獲得了相似的結果。最近更新的大型國際Ⅲ期臨床研究ENESTnd結果顯示,對于新診斷CML-CP患者(n=846),尼洛替尼治療優于伊馬替尼,兩種藥物的耐受性均較好,尼洛替尼300 mg bid(7%)治療組因不良反應停藥率最低(尼洛替尼400 mg bid 組12%,伊馬替尼組9%)。尼洛替尼需空腹服藥,4%~8%患者出現脂肪酶、膽紅素升高,低磷血癥和高糖血癥;極少數患者可出現QT間期延長及心源性卒死,需要ECG檢測

    (責任編輯:admin)



    聯系祺昌

    24小時服務熱線:(086)150 1799 1962 / (086)189 2841 1962

    祺昌醫藥有限公司官方微信
    污污污视频